在重庆西部,有一座被宋代诗人陆游誉为 “海棠香国” 的千年古邑 —— 荣昌。这里不仅有万灵古镇的青石板诉说着南宋置县的历史,有安陶工坊的陶泥延续着 “中国三大陶都” 的文脉,更有重庆华森制药、洽洽食品等现代企业的机器轰鸣。而在这座古今交融的城市里,区域城投公司正以 “城市建设运营商” 的角色,成为推动产城融合的关键力量。
荣昌区现有 3 家主要区属城投平台,分别为荣昌区城市建设投资(集团)有限公司(简称 “荣投集团”)、荣昌区交通建设投资(集团)有限公司(“交投集团”)、荣昌区水利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(“水投集团”)。三家平台分工明确:荣投集团聚焦城市综合开发,交投集团负责交通路网与物流枢纽建设,水投集团则主攻水利设施与生态治理,共同构成 “基建 + 民生 + 产业” 的立体支撑体系。
近三年来,荣昌区城投公司的 “建设成绩单” 尤为亮眼。荣投集团主导完成了黄金坡新区核心区开发,建成海棠中央公园、荣昌中学新校区等标志性项目,推动城市建成区面积从 32 平方公里扩展至 40 平方公里;交投集团牵头建设的成渝高速荣昌互通改造、广盘公路等工程,新增市政道路 300 余公里,打通了 “内畅外联” 的交通脉络;水投集团实施的濑溪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,不仅修复了 10 公里河道生态,更通过配套景观带建设,将 “臭水沟” 变为市民 “打卡地”。
在民生领域,城投公司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 2000 余套,参与建设区人民医院分院、区妇幼保健院等 6 个医疗项目,推动教育、医疗资源向新区倾斜,让 “城市扩容” 与 “民生提质” 同频共振。
值得关注的是,在快速发展的同时,荣昌区城投公司保持了稳健的财务表现。据公开数据,2022 年末荣昌区地方政府债务率为 128%(注:低于重庆区县平均水平),城投平台平均资产负债率 58%,较 2020 年下降 4 个百分点。这得益于两点:一是严格的项目收益评估机制,如产业园区开发项目要求 “租金 + 税收返还” 覆盖 80% 以上融资成本;二是积极拓展市场化业务,荣投集团旗下的物业服务、商业运营板块年营收超 2 亿元,占集团总收入的 15%,逐步摆脱 “依赖财政输血” 的传统模式。
当前,荣昌区城投公司正面临两大关键机遇。一方面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,荣昌作为 “川渝合作示范区”,承接成都电子信息、重庆装备制造产业转移的需求迫切,城投公司主导的国家高新区荣昌园、渝西川东物流中心等载体,已吸引 20 余家产业链企业入驻,未来将通过 “园区开发 + 产业投资” 模式,进一步提升产城融合效率。
另一方面,荣昌的特色产业 ——“畜牧科技” 与 “安陶文化” 为城投转型提供了独特路径。依托全国唯一的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,交投集团正在规划建设畜牧科技产业园,配套研发中心、冷链物流等设施;荣投集团则联合非遗传承人,打造安陶文化创意街区,通过 “文化 IP + 商业运营” 模式,预计年吸引游客 50 万人次,形成 “基建收益 + 文化收益” 的双轮驱动。
当然,挑战同样存在:随着融资环境趋紧,城投公司需进一步提升市场化融资能力;部分民生项目回报周期长,需探索 “政府补贴 + 资源置换” 的可持续模式;产业园区运营经验不足,亟需引入专业团队提升管理效率。
站在 “十四五” 关键节点,荣昌这座既保留着 “万灵古镇夜放灯” 的诗意,又涌动着 “高新区里机器响” 的活力之城,正以城投公司为抓手,书写产城融合的新篇章。无论是完善的基础设施、稳健的债务结构,还是特色产业的赋能,都让这片土地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。未来,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红利持续释放,荣昌的城投公司或将交出更精彩的 “城市建设答卷”,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建设者,都将成为 “海棠香国” 现代化进程的见证者与共享者。
拍活多赢,45天盘活5000万-20亿,专为城投公司提供拍卖盘活资金定制服务,合规合法带来源源不断现金流,破解地方财政困局,实现多赢。寻独家合作伙伴。留言送《城投资金创新盘活秘籍》,专家服务V信(zijinpanhuo)